奇安信集团将基于内部安全大数据分析、安全运营实践案例分析、各领域市场调研分析及与第三方合作产出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外发布。为方便学习分享和二次研究,绝大多数研究报告都为用户提供了PDF、WORD和PPT三种不同格式的下载方式,部分PPT还有专家的配音解读。欢迎大家下载和使用。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0日
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网络安全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增速放缓。Gartner数据显示, 2019年全球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达12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9.11%,而预计2020年的市场规模应该在1278.27亿美元左右,增长幅度远远小于2019年,几乎持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安全产业的资本运作活动竟然没有受到过多影响,远程办公、数据合规、隐私保护、万物互联等新场景的涌现,为网络安全创业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新鲜活力。而从从投融资市场的表现来看,包括Insight Partners、红杉资本、Accel、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Sequoia、Bain Capital以及国内的奇安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都有大手笔的资本运作。
2024年8月12日,奇安信集团对外发布《2024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内企业软件项目,开源软件使用率达100%。目前,开源软件漏洞指标仍处于高位,软件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20多年前的开源软件漏洞仍然存在于多个软件项目中。《报告》建议,软件供应链安全保障应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和落地相关保护工作。
作为本系列年度分析报告的第四期,本报告深入分析了过去一年来代码安全问题对软件供应链安全性的潜在威胁,总结了趋势和变化。与往年报告相比,本期报告在开源软件生态发展与安全部分新增了对NPM生态中恶意开源软件分析的内容;并通过多个实例再次验证了“外来”组件“老漏洞”发挥“0day漏洞”攻击作用的状况。感兴趣的读者可重点关注。
挖洞数量增加,收入增加。2024年,国内白帽子人均向各大平台提交各类安全漏洞93个,与前几年相比均有所提升,创历年最高。国内白帽子每年人均可通过挖洞或参与演习获取奖金收入约47262.3元,较2023年的34674元增加了36.3%。与近年整体平均奖金水平相比正在稳步回升。
初级白帽人群比例持续增加。调研显示,近八成白帽子入行不足三年,学生群体仍然是白帽人才最大的组成部分。
白帽子愿意通过技能证书证明自己的能力。仅有41.8%的白帽人才目前仍属“无证人员”,58.2%为“持证上岗”,大部分白帽子愿意通过技能证书证明自己的能力。
众多白帽子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调研发现,有5.1% 的白帽子属于“白帽学神”,每周学习攻防技术时间超过50小时。这些白帽子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攻防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白帽大神”、“挖洞专家”们正在奋进的路上,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强的白帽子与网安行业携手前行。
Z世代成为白帽人才完全主力,在挖洞爆肝的同时也会格外注重身体健康和个人成长。2024年国内活跃白帽人才的平均入行年龄约为21.7岁.67.7%的白帽人才为00后,27.6%的白帽人才为90后,二者之和超过总数的95%。
内向、我行我素、个人喜好优先的I人,是白帽人才的主力军。从大类上来看,74.5%的白帽子为倾向于独立思考的I人,60.0%的白帽子为更喜欢计划组织喜欢有序和可预测的J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不一定善于人际交往但追求内在和谐注重反省和内省成长,又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力。他们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他们推动社会和谐等方向有着自己的尊重和坚守。在快速发展的安全领域,这种精神尤为重要。这都是白帽人才需要的特性。
本报告由奇安信数据安全总体部、奇安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奇安信观星实验室、奇安信网络安全部联合编写。报告总结了政务大模型主要安全风险类型,结合大模型应用建设场景,制定了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以探索包容、审慎的大模型安全管理模式。
政务大模型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七个主要类型,即数据安全风险、训练语料安全风险、模型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生成内容风险、大模型自身风险。
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是保障其安全、合规运行的基础。全面的安全治理框架,需要满足合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机制、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其中,合规是首要原则,涉及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遵循。安全技术保障是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的核心,涵盖从基础安全措施、数据安全、大模型开发安全到运行安全等方面。
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上,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协作,形成良性互动生态体系,构建安全、可靠、有序的环境,充分发挥政务大模型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发布《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2023年度报告》。基于奇安信威胁雷达监测数据,同时结合全网开源APT情报,对全球范围内APT攻击(高级网络攻击)进行了全面剖析。《报告》显示,在2023年全球至少有80个国家遭遇过APT攻击,其中绝大部分受害者集中在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由于APT组织的背后往往有着国家政治背景甚至国家力量直接参与,这表明中国及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战争的焦点。
查看详情2024年8月12日,奇安信集团对外发布《2024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内企业软件项目,开源软件使用率达100%。目前,开源软件漏洞指标仍处于高位,软件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20多年前的开源软件漏洞仍然存在于多个软件项目中。《报告》建议,软件供应链安全保障应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和落地相关保护工作。
作为本系列年度分析报告的第四期,本报告深入分析了过去一年来代码安全问题对软件供应链安全性的潜在威胁,总结了趋势和变化。与往年报告相比,本期报告在开源软件生态发展与安全部分新增了对NPM生态中恶意开源软件分析的内容;并通过多个实例再次验证了“外来”组件“老漏洞”发挥“0day漏洞”攻击作用的状况。感兴趣的读者可重点关注。
挖洞数量增加,收入增加。2024年,国内白帽子人均向各大平台提交各类安全漏洞93个,与前几年相比均有所提升,创历年最高。国内白帽子每年人均可通过挖洞或参与演习获取奖金收入约47262.3元,较2023年的34674元增加了36.3%。与近年整体平均奖金水平相比正在稳步回升。
初级白帽人群比例持续增加。调研显示,近八成白帽子入行不足三年,学生群体仍然是白帽人才最大的组成部分。
白帽子愿意通过技能证书证明自己的能力。仅有41.8%的白帽人才目前仍属“无证人员”,58.2%为“持证上岗”,大部分白帽子愿意通过技能证书证明自己的能力。
众多白帽子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调研发现,有5.1% 的白帽子属于“白帽学神”,每周学习攻防技术时间超过50小时。这些白帽子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攻防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白帽大神”、“挖洞专家”们正在奋进的路上,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强的白帽子与网安行业携手前行。
Z世代成为白帽人才完全主力,在挖洞爆肝的同时也会格外注重身体健康和个人成长。2024年国内活跃白帽人才的平均入行年龄约为21.7岁.67.7%的白帽人才为00后,27.6%的白帽人才为90后,二者之和超过总数的95%。
内向、我行我素、个人喜好优先的I人,是白帽人才的主力军。从大类上来看,74.5%的白帽子为倾向于独立思考的I人,60.0%的白帽子为更喜欢计划组织喜欢有序和可预测的J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不一定善于人际交往但追求内在和谐注重反省和内省成长,又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与领导力。他们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他们推动社会和谐等方向有着自己的尊重和坚守。在快速发展的安全领域,这种精神尤为重要。这都是白帽人才需要的特性。
本报告由奇安信数据安全总体部、奇安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奇安信观星实验室、奇安信网络安全部联合编写。报告总结了政务大模型主要安全风险类型,结合大模型应用建设场景,制定了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以探索包容、审慎的大模型安全管理模式。
政务大模型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七个主要类型,即数据安全风险、训练语料安全风险、模型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生成内容风险、大模型自身风险。
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是保障其安全、合规运行的基础。全面的安全治理框架,需要满足合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机制、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其中,合规是首要原则,涉及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遵循。安全技术保障是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的核心,涵盖从基础安全措施、数据安全、大模型开发安全到运行安全等方面。
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上,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协作,形成良性互动生态体系,构建安全、可靠、有序的环境,充分发挥政务大模型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发布《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2023年度报告》。基于奇安信威胁雷达监测数据,同时结合全网开源APT情报,对全球范围内APT攻击(高级网络攻击)进行了全面剖析。《报告》显示,在2023年全球至少有80个国家遭遇过APT攻击,其中绝大部分受害者集中在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由于APT组织的背后往往有着国家政治背景甚至国家力量直接参与,这表明中国及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战争的焦点。
查看详情95015服务热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