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作者:奇安信集团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陈青青 刘彩玉】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网络安全技术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尤其在安全攻防对抗技术上,已可同美国“平起平坐”,不过,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上,中国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威胁,中国应加速布局网络安全与AI技术的融合,提高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近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中外舆论热议的话题,但其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引发更多担忧。有专业人士估计,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恶意使用将快速增长,将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军事安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 摄影:陈青青
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AI本身加剧安全威胁,比如数据泄露、欺诈攻击、社会治理安全等,“以 ChatGPT 、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技术可以快速生成钓鱼邮件、编写恶意软件与代码,导致攻击数量爆发式增长,AI 欺诈事件频繁发生。此外,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换脸变声、伪造视频,‘眼见未必为实’将成为常态。”
他表示,第二类安全风险在于,AI或将加剧网络安全领域的“攻防失衡”,网络安全将更加“易攻难守”。人工智能大幅降低了网络攻击门槛,不懂代码、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也能成为黑客,将扩大网络攻击数量,而专业化的黑客组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网络攻击进行改造和升级。
“三是AI加剧军事威胁,AI武器化趋势显现。”他表示,人工智能可被用在“机器人杀手”等致命性自主武器上,通过自主识别攻击目标、远程自动化操作等,隐藏攻击者来源、建立对抗优势,也可以将网络、决策者和操作者相连接,让军事行动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打击范围更广。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对于上述挑战,该如何应对?齐向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的源头是大数据,要先解决数据安全,才能解决人工智能的安全。”他认为,要应对这一挑战,要“标本兼治”,不仅要用“智能对抗智能”,也要做到“人和机器的协同发展”。
他认为,在新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推进“AI+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和网络安全公司合作,把AI安全技术融入到数字化场景当中,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同时借助AI能力,加速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安全防护体系创新,努力“比AI技术跑得更快”。“安全讲究的就是快。”他表示,只有对新科技产生的新场景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科技推广应用才能进行下去,否则科技应用会死于诞生初期。
齐向东称,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一位安全专家一年可以处理12万条告警,我们创新推出的Q-GPT安全机器人,把告警处理的效率提高到人工的70倍,使安全运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他举例称,这可以帮助安全专家平均节省80%的“盯屏”时间,跳出告警疲劳的困境。让他们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与业务相关的高价值任务,指挥机器人处理更多复杂的安全事件。
过去一年,国际网络空间博弈更加激烈,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对此,齐向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面对这一局面,我国正在加强对内生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一些不友好国家的网军和情报机构对我国的网络攻击是不可能停止的,这就好像我们做不到让世界上没有细菌和病毒。”他解释称,内生网络安全系统就像人的免疫系统,“它能杀死细菌病毒,或让这些细菌病毒影响不到我们的健康,这是它的作用。”
齐向东认为,目前,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已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尤其从安全攻防对抗的技术上来说,中国已可以和欧美等世界顶尖国家“平起平坐,不相上下”。不过,他认为,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投资仍和发达国家有差距。
“美国2024财年预算显示,民用联邦机构的网络安全预算占IT预算比例约为16.4%,我国的占比还在3%左右,差距巨大,需填平补齐。”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安全就是硬道理,投资不足就不可能有安全。”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网络安全投资要占IT总投资占比的10%以上才能起到支撑数字化业务的作用。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95015服务热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