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3-07-27 作者:奇安信集团

分享到: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第 25 叨

    今年暑期档最火爆的电影,当属口碑炸裂的国漫《长安三万里》。168分钟的片长,众多的角色和场景、盛世长安的恢弘再现,浓墨重彩的国风动画,意境绝美的48首唐诗,共同烘托出大唐的盛世景象。而高适、李白两位诗人命运沉浮背后,对应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最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朝代,唐朝位居前列。大唐鼎盛时期,疆土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科技水平、军事、文学等多个领域均为世界第一,缔造了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的巅峰,也是国人的骄傲。然而,就这样的一个鼎盛王朝,却因为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突然由盛转衰,这个转折事件就是安史之乱。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不仅改变了《长安三万里》剧中数十位盛唐诗人的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不仅让大唐盛世戛然而止,直接导致唐帝国的衰落与乱亡;还深刻影响后世数百年的政局与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那么,安史之乱爆发是否是偶然突发事件?是单一事件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结合《长安三万里》和历史,一起来探寻唐朝衰落的深层真相。

    潜在风险被无视,养虎为患自吞苦果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在边塞从军的时候,偶然遇到了被安禄山追捕的李白。原因是李白已经知晓安禄山有反叛之心,所以被后者追杀,四处逃亡,最终高适作为朋友,营救了李白。

    李白最早察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这段剧情应该是有据可查的。李白在752年的时候,去过一次范阳,也就是幽州地界,安禄山的大本营。在离开之后,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叫做《幽州胡马客歌》。因为安禄山不是汉人,而是正经的胡人,后人推测,李白这首诗中的胡马就是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在当时十分嚣张,“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说出李白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国家会因为这个人而遭受祸乱。

    李白想把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汇报朝廷,但是唐玄宗此时已经听不进一切对于安禄山的负面新闻。因为当时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大红人,不光是官位卑微的李白。只要有人胆敢说安禄山的坏话,唐玄宗也不打、也不罚,直接把他们送到安禄山的手里,交给安禄山处置。那么这些人的下场,应该可以想象会有多么悲惨。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不仅是安禄山要造反的消息,还有当时很多突出的社会矛盾,唐玄宗都选择性忽视,对风险不能及时洞察和管控,仍然沉溺于享乐之中。最终,大唐这艘“豪华巨轮”,逐渐走向危险的深渊。

    朝中奸佞管不好,远离贤才亲近小人

    《长安三万里》主要借高适的回忆,描绘了一生求仕途却屡次失意的李白。李白满腔热血,一心想要报国。可惜他出身于商人之家,在唐朝那个尤其讲究出身门第的时代,终身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想走荐举的路线,却总吃闭门羹。最终,李白蹉跎多年,一生都未曾真正踏入仕途,虽然一度因为献诗于唐玄宗供奉翰林,但也不过是加了VIP的高级御用文人。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同样,杜甫的仕途之路也非常不顺。因为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天下的人才,已经全都跑到陛下这里来了),导致全国没有录取一个考生,杜甫自然也被李林甫堵住了前途。

    最终,一位诗仙、一位诗圣,两位千古奇才,尽然在盛唐没有施展才华之地。这暴露了盛唐后期重用小人、远离贤才的趋势。

    李林甫“口蜜腹剑”,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杨国忠贪污受贿,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民怨沸腾,与安禄山互相倾轧,水火不容。这两位先后的宰相,堪称大唐朝堂中事实上的“内鬼”,重权在握加上以权谋私,加速了朝廷的衰败。

    叛军入侵防不住,昏招迭出自毁长城

    安史之乱爆发后,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在前方战败,带领新募士兵集结潼关固守,却被宦官边令诚谗言杀害。大唐自毁长城、自断臂膀,失去了两个最优秀的军事将领。

    这还没有完,《长安三万里》中,哥舒翰拖着快半身不遂的重病身躯,坚守潼关这一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不懂军事的唐玄宗勒令哥舒翰主动出潼关大战安禄山叛军。最终,哥舒翰君命难违,只能带病出战。结局可想而知,正入叛军埋伏圈,20万唐军全军覆没。哥舒翰本人也战败被抓。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图 安史之乱爆发,盛世轰然坍塌

    自此,李隆基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而唐朝也从万国来朝的极乐盛世,瞬间进入战火不断、群雄割据的至暗时代。此后的上千年,汉族再也没有建立起能媲美于大唐鼎盛时期的盛世王朝。

    三大失误的启示

    通过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唐玄宗李隆基对于唐朝的由盛转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问题可以分为三点:

    一是缺乏忧患意识,不能洞察风险;

    二是亲小人远贤臣,“内鬼”泛滥,难以管好;

    三是对外安全防备不足。多重因素叠加,最终酿下苦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也需要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1.5%。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数据安全则成为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同样,企业的数据安全也面临三层问题。

    首先是安全风险难看清。在数据安全中,能看清这件事情比传统的网络安全要难的多。因为应用的种类多、数量多,相互间的依赖性强,大量数据通过API接口等介质,在不同基础设施、不同业务之间流转,很难看清数据全貌。并且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传统监测手段也只能看到部分片段,难以还原所有细节,导致部分风险点的疏漏。

    其次是内鬼难管好。相对于外部攻击者,内部人员拥有更高的权限和隐蔽性,很容易就能获取企业内部资料和财产;尤其随着传统物理边界的消失,数据的流动性不断加强,数据作为重要资产,不仅在内网,也在外网、云上、各种数据库里,接触的人变多,监控范围和身份验证难度都加大了,“内鬼”管控难度随之陡然提升。

    最后是外部攻击难防住。相对于传统的攻击形式,数据安全面临的攻击往往是复合的、激烈的,攻击手法变幻莫测,往往没有时间反应,后果也非常致命,防护难度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奇安信在2023数博会上重磅发布“奇安天盾”数据安全保护系统(简称:天盾),用“六全”框架实现“三能”:能看清、能管好、能防住;一个系统解决各种数据安全问题。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在技术变革快,安全风险复杂,合规性要求越来高的背景下,数据安全存在着面临“难看清”、“难管好”、“难防住”等困境,奇安天盾能够基于六全框架,即全链路监测、全穿透识别,全兵种协同、全闭环处置以及全天候控制、全场景防护,将“事件监测、风险分析、策略调整、访问控制”融为一套完整闭环体系,让数据安全“风险能看清,内鬼能管好,攻击能防住”。

    奇安信数据安全产品总监王弢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的流转在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不同载体上处理,数据涉及到个人数据,商业数据,公共数据,甚至机密数据,数据复杂的流转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传统的数据安全套件防护不能胜任,需要一套体系化的安全能力来应对新技术新场景下的新的挑战。奇安天盾的发布,弥补了对于数据保护的事件监测、风险分析、策略调整、访问控制一体化能力的缺失。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企业的数据安全建设,和王朝兴旺规律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只要能做到“风险能看清,内鬼能管好,攻击能防住”这三方面工作,数据安全将真正得到全方位、体系化的保障。

《长安三万里》勾勒的大唐盛世,突然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简介

    本期叨主:张少波

    70后蜀黍,习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时而严谨时而逗比,用历史、小说的角度,让网络安全更轻松有趣。

   

奇安信 95015网络安全服务热线

95015网络安全服务热线

扫一扫关注

奇安信 在线客服 奇安信 95015

您对奇安信的任何疑问可用以下方式告诉我们

将您对奇安信的任何疑问

用以下方式告诉我们